包装 | 双层塑料袋外加纸板桶 |
---|---|
保存期 | 24 |
规格 | 10:1 |
含量% | 80% |
检测方式 | UV |
临床应用 | 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 |
提取来源 | 为伞形科植物当归的根 |
主要成分 | 亚**酞、邻羧基苯正戊酮,二氢酞酐 |
新奇创意项目 | 报名 |
【中文名】当归(《本经》)
【类 别】根类
【异名】干归(《本经》)。
【来源】为伞形科植物当归的根。
【化学成分】根含挥发油,甘肃岷县产者含0.4%,四川汶县产者含0.7%。
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有:亚**酞、邻羧基苯正戊酮及Δ2,4-二氢酞酐。
挥发油成分复杂,单是低沸点部分**有10多种,其中有多种烃类,包括3种萜烯。
另含多量蔗糖(40%)、维生素B12(0.25~40微克/100克)、维生素A类物质(以维生素A计,含率为0.0675%)。
根的皂化部分中含棕榈酸、硬脂酸、肉豆蔻酸及不饱和油酸、亚曲酸;不皂化成分中有β-谷甾醇。
全草有芳香,可知各部分都含挥发油,而果实含量特多。
东当归及北海当归的根含挥发油约0.2%,其中苯酞方面,有东当归酞内酯、亚**酞及蛇床酞内酯、异蛇床酞内酯。
此外,还含倍半萜烯类、对-聚伞花素、蔗糖、维生素B12、β-谷甾醇等。
前者还含**酞及瑟丹酸内酯。
两种当归的根及果实的挥发油中还含丁醇及乙酸。
【性味】甘辛,温。
①《本经》:味甘,温。
②《吴普本草》:神农、黄帝、桐君、扁鹊:甘,无毒。
岐伯、雷公:辛、无毒。
李氏:小温。
③《别录》:辛,大温,无毒。
④《本草述》:味苦,温,无毒。
【归经】入心**经。
①《汤液本草》:入手少阴、足太阴、厥阴经。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肝、肺三经。
【功用主治-当归的功效】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
治月经不调,经闭腹痛,癥瘕结聚,崩漏;血虚头痛,眩晕,痿痹;肠燥便难,赤痢后重;痈疽疮窃,跌扑损伤。
①《本经》:主咳逆上气,温疟寒热洗洗在皮肤中,妇人漏下,绝子,诸恶疮疡金疮,煮饮之。
②《别录》:温中止痛,除客血内塞,中风痉、汗不出,湿痹,中恶客气、虚冷,补五藏,生肌肉。
③《药性论》:止呕逆、虚劳寒热,破宿血,主女子崩中,下肠胃冷,补诸不足,止痢腹痛。
单煮饮汁,治温疟,主女人沥血腰痛,疗齿疼痛不可忍。
患人虚冷加而用之。
④《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一切血,补一切劳,破恶血,养新血及主癥癖。
⑤《珍珠囊》:头破血。
身行血,尾止血。
(《汤液本草》引作'头止血,身和血,梢破血') ⑥李杲:当归梢,主癥癖,破恶血,并产后恶血上冲,去诸疮疡肿结,治金疮恶血,温中润燥止痛。
⑦王好古:主痿躄嗜卧,足下热而痛。
冲脉为病,气逆里急;带脉为病,腹痛,腰溶溶如坐水中。
⑧《本草蒙筌》:逐跌打血凝,并热痢括疼滞住肠胃内。
⑨《纲目》:治头痛,心腹诸痛,润肠胃筋骨皮肤。
治痈疽,排脓止痛,和血补血。
⑩《本草再新》:治浑身肿胀,血脉不和,阴分不足,安生胎,堕死胎。
【宜忌】湿阻中满及大便溏泄者慎服。
①《本草经集注》:恶闾茹。
畏菖蒲、海藻、牡蒙。
②《药对》:恶湿面,畏生姜。
③《太草经疏》:肠胃薄弱,泄泻溏薄及一切脾胃病恶食、不思食及食不消,并禁用之,即在产后胎前亦不得入。
④《本草汇言》:风寒未清,恶寒发热,表证外见者,禁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