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学院康养学院 岳宇浩 冯奇吴小萍(羌) 初斯基(藏) 阿合吃洛(彝)樊芮汐(回)杨敏(苗)张慧莹(满)
摘要:所谓康养,“康”乃指引之舵,“养”则行进之程。康养一词,是对健康养生与健康养老概念的凝练统称。康养理念可追溯至中华传统养生实践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如天地人和观等理念同根同源。步入新时代,康养不仅为传统养生注入了更多时代色彩与活力,更离不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汲取灵感、创新发展以及实践应用。本文将从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观念、思维方式等多元视角切入,紧密结合现实情况,深入剖析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康养领域中的传承发展与应用实践。
关键词:中华文化 养生理论 新时代 康养应用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海纳百川,兼容并蓄,在中华民族数千年不断的追求健康长寿实践过程中,总结积累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华养生文化。中医是中华传统养生体系的基础,而中华传统文化既博大又精微,包罗万象,是《黄帝内经》等中医学经典的直接哲学理论来源。
其中天地人和观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中华传统文化中讲:“天时,地利,人和”,天地是大宇宙,人是小宇宙,人和天地,自然阴阳五行运动然后达天人合一。顺应自然则养生成功,违背自然则百病迭起。新时代康养的应用应该顺应天时,结合地利,尊重人和,而后达天人合一、时代康养之目标。分别阐述如下 :
1、顺天时
天时即时机,四季更替,昼出夜伏,不同的时机要注重不同的养法。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迎合四季,顺年之天时;时辰变更,规律作息,迎合日夜,顺日之天时。
1.1顺年之天时
四季更迭,顺年之天时,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迎合四季。春养肝,夏清热,秋养肺,冬藏精。《灵枢.本神》中说:“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其中四时是指一年四季,而四时养生是根据一年四季生长收藏的规律,在饮食起居上做出调整,从而防止疾病发生,保持身体健康,基本原则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捂秋冻,慎避外邪。
春季:1)应捂,不要急忙减去衣服2)经常梳头,疏通气血,养肝护肝3)健康饮食,清淡为主,及时补充水分,少饮酒吸烟4)早睡早起,保持心情舒畅5)选择合适方式,适量运动;夏季:1)养心,调节心情,不急不躁,养心清心静心2)调摄起居,晚睡早起3)避热避暑,少冷饮贪凉4)节制房事,保养元气;秋季:1)养肺,燥则润之2)收神敛气,保持乐观;蓄养阴精,保护精气4)秋季天气逐渐变凉,要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被,预防疾病,为即将到来的冬季做准备;冬季:1)养肾,保养肾气,闭藏肾精,注意肾的养护2)保持平稳的情绪,使精神更好3)养生宜入睡早,早睡晚起,避免过早晨练等4)注意增减衣服,御寒保暖,避免着凉5)提高警惕,预防相关疾病6)关节疼痛不要多喝酒7)不要把室温调节过高8)注意道路湿滑跌倒等。[6]
1.2顺日之天时
昼出夜伏,顺日之天时,时辰变更,规律作息,迎合日夜。到时即睡,适时即动,需时即食。子午流注理论把一天二十四小时分为十二时辰,对应十二地支,并与人体脏腑的气血运行等相结合。十二时辰中,人体气血循行流注,盛衰开阖有时。遵循子午流注规律,有益于保持阴阳平衡,气血畅通。[8]
子时养生:胆经当令,保证子时睡觉,宜润养,忌急躁;丑时养生:肝经当令,宜养肝气,忌熬夜;寅时养生:肺经当令,宜熟睡保暖,忌频繁起夜;卯时养生:大肠经当令,宜及时排便,忌懒床赖床;辰时养生:胃经当令,宜养护胃气,忌狼吞虎咽;巳时养生:脾经当令,宜及时补水,忌久坐不动;午时养生:心经当令,宜及时午休,忌多食过饱;未时养生:小肠经当令,宜饮食有规律,忌大量出汗;申时养生:膀胱经当令,宜适量活动,忌过度用脑;酉时养生:肾经当令,宜防松养肾,忌生气争吵;戌时养生:心包经当令,宜心生喜乐,忌劳心费神;亥时养生:三焦经当令,宜泡澡睡觉,忌劳心费神。[27]
新时代康养之应用应把握天时,注重四季与日夜自然变化规律而调节康养计划,提高康养的科学性,从而提高康养服务水平。
2、相地利
地利包括人文、饮食、环境、气候等空间因数。不同环境适合不同人群,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即是地利。南方湿热,北地干燥,东部饮食清淡,西部饮食咸辣,高原平地,城市乡村。
2.1相地南北东西之利
老人随着年龄增长,体质和抵抗力逐步下降,气候的变化对老人身体影响极为重大。北方地区纬度高,普遍气候严寒,干燥少雨,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暂而炎热;南方地区纬度低,四季分明,夏季普遍高温多雨,冬季温和不燥;东部地区靠近海洋,气温日较差小年较差小,气候湿润;西部地区深居内陆,日较差大年较差大,气候干燥。
因此,在选择康养地区的时候,既可以结合本地情况选择因地制宜的契合康养方式,也可以因时而动,因地而动,进行地理上的最佳康养区位选择,如选择攀枝花、三亚等城市气候冬暖,而北戴河、昆明等城市气候夏凉,可以冬伏攀枝花、三亚而夏居北戴河、昆明。根据不同地区气候选择不同地区候鸟式养老,符合新时代康养的潮流,也创新了新型康养模式,顺应了传统养生理念。
2.2相地形势气候之利
不同地形,城乡之隔,同样也影响着康养的质量。高原环境优美而空气稀薄,心脏有疾而在老养高原,实为不明智。四川盆地地势较低,空气潮湿,容易使人体内积累湿气,使风湿骨病极为难熬。乡村田园,恬静怡人,喜欢安静归于城郊;城市繁华,便捷完备,喜欢热闹居于市井。这就是人与环境和谐之地利。
地域不同,环境不同,对人的健康和寿命的影响是有差异的。如西藏地区,虽然有寒冷,不利于心脏疾病等问题,但是现代气候与保健学研究也表明,西藏高原2000~3000米左右的地区,大多为林区、山区,气温的季节变化小,冷暖适中;云雨多,利于避暑;植被较好,空气清新;高原地区气压也较低,可增强人的呼吸功能;尤其是山区又多瀑布、喷泉、温泉、湖泊、雷雨和闪电,所以空气中含有数量很多的负离子,而负离子具有促进新陈代谢、强健神经系统,提高免疫能力的功效,是一种“长寿素”。并且像西藏这些开发比较小的地区,生态环境相对较好,风景优美,自然风光独到,没有什么工业污染,空气清新。因为远离城市,所以噪音也少,非常适合很多老年人生活和居住。而且在高原低氧环境中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养生操,散步等运动不仅能促进血液循环,增进食欲,促进睡眠,而且还能增强人的体力,抗缺氧力,延缓人体衰老,对健康长寿非常有益。[9]
由此,在新时代康养的地点选择上,我们应该对不同人群的身体状况,情感所需选择契合的康养地。结合当地各种地利因素进行新时代康养创新应用,这不仅符合传统养生观念,利于带动各地康养产业的发展,更有利于提高康养生活品质,契合人群个性需求,更利于健康养生。
3、安人和
人和,人与天和,与地和,与周围人和,与自身人和。天地为大宇宙,人为小宇宙。中华传统文化讲求阴阳调和,五行八卦各个相同,各个不同。尊重人和即尊重个体差异,理解沟通内在,关注调节机体。
3.1安人之内在于和
于内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提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的哲学纲领,将阴阳作为解释人体生理、病理的总纲。人的情绪是人机体的重要一环,中医将情绪分为七种类型,其中喜、惊、怒都是属于阳,而悲、思、忧、恐则属于阴,因此如果情绪过度,就会阴阳不调。如《黄帝内经》中说“大喜伤心、大怒伤肝”。因此康养过程中应该关注对个人内在情绪的调控,避免极端情绪的产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言:“悲胜怒”“恐胜喜”“怒胜思”“喜胜忧”“思胜恐”,人们可以通过把握情绪相生相克的规律,去调节情绪,去避免极端情绪和极端情绪产生的不良后果等。
怒胜思:思之过多则气结,容易出现茶饭不思、腹胀腹满、心神不宁、精神恍惚等。此时可采用“演怒养生法”,在保持理智的前提下,主动模仿发怒时的表情,行为和声音,如叫喊、怒骂等,通过怒气调动情绪,兴奋机体,打通气结,以便调节身心状态。喜胜悲(忧):悲之过重则气消。人们因为某个事情过度悲伤或过度担心,容易影响肺的气机,并且导致抵抗力的降低,容易出现少气乏力、精神不振、心灰意冷、疲劳乏困等不良症状。这个时候要保持正能量,用积极的事物引导人,用乐观的情绪感染人,最终达到气和志达的目的。思胜恐:恐之过度则气下,人在过度恐惧的精神状态下,容易使人陷入极度紧张和恐慌,导致上焦的气机闭塞不畅,气迫于下焦,出现下焦胀满,甚至遗尿。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通过思考去稳定心神,并可以通过思考,去找出产生恐惧的前因后果,想到消除恐惧的方法,解决恐惧。悲胜怒:怒主要影响肝的气机,而肝主疏泄,调畅全身气机,推动气血津液运行,并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因此,非常生气的时候,容易导致气血上逆,阳气升泄,出现食欲不振,肠胃反酸、呕吐呕血、头昏头痛甚至脑卒中等。所以当我们感到愤怒的时候,要克制愤怒,培养悲悯之心,通过对其他人、其他事的悲悯情绪,转移自己愤怒情绪,从而达到调和情绪的目的。恐胜喜:《素问》:“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适度的欢喜,有利于身心健康,但是过度的喜则是不良的精神刺激,过度的喜会耗神散气,损伤心神,甚至出现狂笑不止、心悸失眠等等。而恐可以治喜,人们可以通过利用恐惧情绪去压制喜的情绪,让亢奋的情绪缓解,慢慢平静。如用某人害怕的东西去压制它现在狂喜的状态,像范进中举时狂喜癫狂时,人们就利用范进对胡屠夫的恐惧治好了范进。[34]
3.2安人之机体于和
于机体,中华传统文化将五行对应内脏、器官,将八卦对应体质、部位,通过五行八卦学说,将八卦象数与义理结合,区别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从而进一步掌握人体整体的机体和精神状态,阐述人体的生命奥秘。具体来说就是,分别将金木水火土,与人体器官肺(大肠)、肝(胆)、肾(膀胱)、心(小肠)、脾(胃)一一对应;分别将乾卦、坤卦、震卦、巽卦、艮卦、坎卦、离卦、兑卦,乾卦,与人体部位头部、腹部、足、臀(股)部、手部、耳部、眼部、嘴部一一对应。我们也就可以通过五行八卦的哲理学说,去全方位把握人体机体的运行和精神的盈消,从而应用于健康、养生的新时代康养当中去。[3]
如多阴少阳的坎卦人,面部上展现出面青、偏黑、脸长、脸瘦的面部特征。坎属水,水气通于肾,性寒,且阴,所以坎水之人也容易得寒病,这种类型的人,性格大多比较内向,所以较少和别人交流,袒露自己的心声,总是将事情藏在心里,时间过久就容易患上抑郁症等心理疾病。因此坎水之人在养生方面应注意三方面的防护,即防肾病、防寒、防阳稀。在饮食,应该多吃一些温补的、温阳散寒的东西,少吃一些具有寒性的寒凉之物。身体上,多注意对肾脏的养护。精神上,多与人交流,保持乐观积极的情绪。[3]
新时代康养的应用应该把握个体的差异,进行因人而异的康养活动。调节、舒和情绪,关注精神需求;把握个体,根据个人机体状况合理膳食,适量运动。达到小宇宙自身内在与机体的人和。
追根溯源,我国新时代的康养理论在演进历程中,深度吸纳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诸多精髓,系统而深刻地揭示了生命的起源奥秘、阐明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石、阐释了生理病理的纷繁现象、剖析了病理变化与证候的内在联系,以及科学养生对于促进健康的积极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养生智慧,不仅与新时代康养理念血脉相连、同根共源,而且在新时代康养实践的应用中展现出巨大的指导意义。深刻领悟并把握优秀传统养生文化的核心要义,无疑将为我们指明一条通往科学、合理的康养之路,引领我们稳健迈向健康生活的彼岸。
参考文献:
[1]汪文忠.《黄帝内经》的顺时养生经 [J].家庭医学, 2021,(01):47.
[2]朱秀兰.八种体质养生法[J].健康生活,2022,(09):42-43.
[3]邹玲,代金刚.基于“子午流注”理论解析中医时辰导引及其应用[J].中医药学报,2021,49(07):6-9.
[4]丁玲辉.高原气候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与养生健身[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02):20-24.
[5]温长路,晓雪,郝丽.春夏季节之饮食养生[J].中老年保健,2017,(04):22-26.
[6]耿春红.道家的“道法自然”与中医十二时辰养生[J].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2018,(01):311-323.
[7]王永涛,孟虎彪,王伟涛,等.基于中医时间医学的经方运用模式探微[J].上海中医药杂志,2024,58(09):28-31.
[8]林晓青,张小柳,罗志鹏,等.陆河生态气候养生适宜性分析[J].广东气象,2022,44(05):47-50.
[9]胡祖恒,气候养生资源与适宜性指标研究.重庆市,重庆市气候中心,2020-06-24.
[10]郎林士.美好心情养生之本[J].家庭中医药,1998,(01):40.
[11]赵杨,孙秀亭.我国沿海地区康养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研究——以秦皇岛市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20,27(06):24-28.
[12]刘芸希.运动养生在康养产业中的发展研究——以攀枝花市为例[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9,36(02):76-81.
[13]中国传统养生[J].秘书之友,2013,(11):49.
[14]李飞.五行与时辰养生[J].中医健康养生,2016,(10):39-40.
[15]聂道芳. 五行理论与情绪养生 [J]. 中国疗养医学, 2012, 21 (01): 37-38.
基金项目:
攀枝花学院2023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名称:中国传统养生理念与新时代康养应用,项目编号:20231136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