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健康中国战略、深化健康上海行动,打造上海市民喜闻乐见的一站式健康科普服务品牌,由市卫生健康委、市中医药管理局、市疾控局、市爱卫办主办,市健康促进中心、上海健康频道承办,市疾控中心等提供技术支持,全新推出健康科普大平台——“上海健康播报”。聚焦权威性、时效性、季节性、专题性,让“有料、有用、有品、有趣”的健康科普实现“常听、常看、常学、常新”。
4月17日,第一期“上海健康播报”发布,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上海预防医学会会长吴凡,上海市医学会变态反应专科分会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过敏和免疫科主任骆肖群,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主任医师崔松为公众关心的健康知识作介绍。
专家表示,市疾控中心近期发布防病提示,包括筑牢呼吸防线,需关注新冠、麻疹、水痘、百日咳等呼吸道传染病,老人、儿童、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更易中招。同时,要守护“舌尖”与“肠道”健康。手足口病逐渐进入高发季节,要持续警惕学校、托幼机构等单位发生聚集性疫情风险。
对于春日养生热,崔松表示,希望大家记住三句话——解春困、防春燥、降肝火。“我们可以按照《黄帝内经》讲的‘夜卧早起’,适当晚睡,但也要在晚上11点前入睡,早晨一定要早起,适应自然界阳气生发。需要提醒的是,多睡并不能缓解春困,睡眠时间过长还可能降低大脑皮层兴奋性,感觉更疲劳。”崔松说。
防春燥的关键在于保持体内水分充足,多喝水,适当使用护肤品;降肝火,则可选用食疗和代茶饮。“春天新茶上市,也可饮用绿茶清热降火;食疗方面,马兰头拌豆腐,凉拌枸杞头、黄瓜、芹菜等都具有清肝明目的作用。”崔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