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恰逢霜降,作为秋季的尾声,它悄然预告着冬天的序幕即将拉开。“寒露之时凉意轻,霜降一至寒气生。”这句话生动描绘了霜降之后,气温骤降,天气真正转寒的景象。在这个关键的时节,养生保健显得尤为重要,它关乎我们能否顺利过渡到寒冷的冬季。
民间流传着一句谚语:“一年滋补皆尽力,不及霜降一补全。”这不仅彰显了霜降节气对人体健康影响的深远,也强调了此时进补的重要性。因此,今天,我想和元宝们一起聊聊如何在霜降时节科学地进行养生保健,让我们的身体更加健康、强健。
在这个时节,我们不仅要关注身体的保暖,更要注重内在的调养与滋补,让身体在寒冷的冬季依然能够保持温暖与活力。首先得注意“腰腿要暖润”。霜降时气温下降明显,风、寒、湿邪容易侵袭腰府,导致腰部经脉受阻,气血不畅,发生腰痛。而腿部的膝关节也是易受寒邪侵袭的部位之一,我们平常所说的“老寒腿”就跟感受风寒之邪有很大关系。这时候,穿衣不宜露膝,同时要注意护足。不要再穿船型鞋和薄袜,以免足部受凉。
其次霜降节气前后,是以慢性支气管炎为主的呼吸道疾病发作或加重的时期。因此,大家要重视呼吸道疾病的预防,尽量少去人多、空气不流通的地方。中老年人晨练时要戴手套,体弱者最好戴上口罩,在气温突降的早晨要稍晚些出门。
霜降时天气明显转凉,对胃肠道有一定刺激,机体代谢增强,各种消化液分泌增多,是消化道溃疡的高发期。现代人生活节奏快,不少人爱喝咖啡和浓茶,吃饭不按时,饮食上偏好麻辣口味,这些因素都容易导致胃肠疾病。所以,我们要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并可以适当吃一些养胃的食物。
还有霜降前后皮肤的新陈代谢水平开始下调,汗腺分泌减少,使皮肤水分含量下降;加上气候干燥、多风少雨,会导致角质层的保水能力下降,容易出现皮肤干燥、过敏、瘙痒等不适。这时候,内衣、鞋袜等贴身衣物应尽量选择棉质衣物。建议保养皮肤的重点应放在保湿上。干燥性肌肤及慢性湿疹人群应适当使用润肤霜保证皮肤的湿润度,防止湿疹加重或复发。
根据中医养生学的观点,在“四季五补”中秋季要以“平补”为原则,健脾养胃、调补肝肾。“平补”是以食物的性味、归经加以区别,不可太过温热,亦不可太过寒凉。因此,应少吃一些辛辣的食物,如姜、葱、蒜、辣椒等,特别是辛辣火锅、烧烤食物要少吃,以防“上火”。蔬果类可多吃些白薯、山药、藕、大枣、芝麻、核桃、栗子等,栗子性味甘温,具有养胃健脾补肾的功效。中药类的麦冬、百合、地黄、玉竹、杏仁、川贝、西洋参、太子参、白术等,也有滋阴润肺补气之功效。
最后特别为元宝们准备了一些霜降适宜的食谱:
01
柿子
有些地方有霜降吃柿子的习俗,认为:“霜降吃柿子,冬天不感冒”。柿子味甘、涩,性寒,有清热润燥、养肺化痰、止渴生津、软坚、健脾、止血等功效,可以缓解大便干结、痔疮疼痛或出血、干咳、咽痛、高血压等病症。温馨提醒:不要空腹食用柿子;糖尿病人 、脾虚泄泻 、便溏 、产后 、体弱多病 、外感风寒者忌食;患有慢性胃炎 、消化不良等胃动力功能低下者,进行胃大部切除术者不宜食柿子。
02
柿饼粥
原料:柿饼100g,粳米50g。做法:柿饼切薄片待用,粳米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用武火烧沸后用文火慢熬,等粥将熟时放入柿饼,再煮一二沸即可。功效:健脾润肺,止咳止血,涩肠。
03
栗子
栗子 性味甘温,具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止血、止咳化痰的功效,是霜降后的进补佳品。
04
栗肉淮山粥
用料:栗子肉30克,淮山药20克,茯苓12克,炒扁豆10克,莲心10克,大枣5枚,大米100克。制法:将料同时放入沙锅内,加清水适量,煮为稠粥即成。药理:粟子肉、淮山药补中健脾,炒扁豆健脾去湿。茯苓去湿,莲子助粟肉,淮山药、大枣健脾,大米补中养胃。几味同用,具有健脾胃、去湿浊、止泄泻作用。适用:脾胃气虚及其所致泄泻的病人。’
05
萝卜
到了霜降节气后,萝卜的味道变得鲜美,山东有农谚说:“处暑高粱,白露谷,霜降到了拔萝卜。”萝卜有顺气、宽中、生津、解毒、消积滞、宽胸膈、化痰热、散瘀血之功效,是霜降时的养生佳品。
作者/阮剑 编辑/余劭晖
审核/金国炳、蔡国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