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夏天,冷饮成为人们的挚爱。中医认为“胃喜温不喜凉”,肾也是“喜暖不喜寒”,如果在炎热的夏天吃大量冷饮,会引起胃肠道血管的突然收缩,血流减少,胃肠道正常的生理功能会发生紊乱,从而容易出现肚子大、大便不成形、胃痛、月经不调、手脚冰凉等问题。调理身体要趁早,莫等中老年期才养生。竹圈灸的合理应用外治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什么是“竹圈灸”疗法
竹圈灸疗法借助艾火及生姜的纯阳热力,透热入皮肤,从而激发协调诸经,发挥疏通经络、协调阴阳、调和气血的功效,从而达到预防保健治疗疾病的目的。
“竹圈灸”功效
艾叶药性辛苦温,苦燥辛散,能理气血,药性苦则降,灸可深透。《本草纲目》记载:“艾叶服之则走三阴而逐一切寒湿,转萧杀之气为融合;灸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陈疴之人为康泰,其功亦大已。”走三阴即入肝肾脾三经,透诸经即可疏通经络、活血散寒。
姜味辛,性微温,归肺、脾、胃经。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可用于通汗、祛风、散寒、开胃、止呕、开痰。在艾火后作用可增强数倍,渗透至人体穴位,扩张局部血管,改善血液循环,加强局部病理代谢产物排泄。生姜药性稳定,尤其对虚寒证最宜。
竹子,味苦寒,清热泻火、除烦、甘淡渗湿利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中和艾热和生姜强劲的热力效应,清心降火。艾绒、姜泥、竹圈三者协同配合,即可扶正又可祛邪,共同发挥功效。
“竹圈灸”适应症
用于治疗和预防脾胃虚寒性疾病、胃肠功能紊乱、胃痛等;女性痛经、月经不调等。
“竹圈灸”注意事项
竹圈灸灸后4小时内不宜洗澡;竹圈灸治疗前以清淡饮食为主,忌生冷、辛辣刺激的食物,忌饮酒;避免在过劳、过饱、过饥、精神紧张时进行治疗;注意休息,保持规律的生活、起居、饮食,注意调节情绪。
三伏天是最适合做竹圈灸的时间,在三伏天,利用自然界中阳气最盛的时段,通过艾灸,穴位,药粉等激发体内阳气,起到顺应天时,天人合一的作用,从而更好地达到祛病保健散寒除湿的目的。
“艾”养生健康灸
入伏在即,赣州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艾养生健康灸”体验优惠活动已经开始。
联系电话:0797-8109131
科室地址:西津路24号赣州市中医院国医堂三楼
治未病中心医护介绍

刘瑜,治未病中心主任,医学硕士,主治中医师,擅长中医养生与体质调理,运用中医中药及特色疗法调治体虚感冒、免疫力低下、睡眠障碍、胃肠功能紊乱、慢性疲劳综合征、颈肩腰膝劳损、慢性咳嗽、自汗盗汗、畏寒怕冷气血不足,男性精力不济,女性宫寒怕冷等亚健康状态。坐诊时间:周一至周五全天,周六上午。

林春秀,副主任医师,擅长对消化不良,慢性胃炎,急慢性咳嗽,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擅长慢性咳喘,胸痹心痛,胃脘痛,头痛,眩晕,心悸,不寐,消渴,颈肩腰腿痛,虚劳等慢性病的调理。坐诊时间:周一至周五全天,周六上午。

刘欣欣,医学硕士,主治中医师,赣州市家庭健康指导员,师从江西省中医院脾胃病专家彭莉莉教授,江西省名中医金仁治教授、邹贵庆教授,擅长中医脾胃病、失眠、咳嗽、咽喉炎、情志病等杂病诊疗,健康调理及中医药文化宣教工作。坐诊时间:周一至周五全天,周日上午。

李莲,擅长运用中医治未病适宜技术及特色护理技术如十字灸、葫芦灸、龙骨灸、隔物灸、热敏灸、平衡火罐、刮痧、穴位按摩和经络梳理、耳穴压豆等技术调理体虚感冒、胃肠功能紊乱、免疫力低下等亚健康状态人群。坐诊时间:周一至周五全天,周六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