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将至,处暑一到,就意味着进入到秋燥时期。真正意义上把夏天画一个休止符,进入气象意义的秋天。
处暑的养生,着重于一个“养”字。不仅仅是为了补充夏季消耗的能量,也开始为了进入气温降低的秋冬二季做准备。
秋天除了气温低,第二点就是天气开始变得干燥。如果不注重滋阴润燥,身体易受燥邪所侵,导致出现呼吸道不适、风寒感冒等,甚至一些久咳的病人也可能会加重。
因此,处暑开始要做好润燥准备,对付秋燥最好的方法就是“多喝水”。家里有老人小孩的,可以让他多吃梨子。
养脾胃
秋天是一个非常适合养脾胃的季节,一方面是由于暑气消散,万物收引,脾胃开始产生内湿,加上夏季我们喝冷饮,吃西瓜等寒湿之物的造作,导致脾胃多少是有些寒湿的;另一方面,我们把脾胃养起来,是为了顺应秋天贴秋膘的准备。
首先养脾胃得先祛湿,祛湿的同时又不能损伤阴气。
养神
【处暑后,养生吃什么?】
梨
据《本草纲目》记载,梨子可“润肺凉心、消痰降火”,处暑吃梨子能利尿通便、缓解秋燥。在秋季气候干燥时,人们常感到皮肤瘙痒、口鼻干燥,有时干咳少痰,每天吃一两个梨可缓解秋燥,有益健康。
梨肉脆多汁,酸甜可口,营养价值很高,一般人都可食用,肝炎、肝硬化、肾功能不佳者尤其适合。但值得注意的是本品性寒凉,故一次不要吃得过多;脾胃虚寒者、发热的人不宜吃生梨,可把梨切块煮水食用。
山药
山药的保健功效是很多药材都没法代替的,向来有"白人参"之称,具有补肺、健脾、清肺润燥等作用,能益肾填精,中医把山药称为上品之药。
山药含有多种营养素,有强健机体,滋肾益精的作用,山药性平,味甘,最佳吃法:蒸着吃,营养损失最小,还可以做汤喝或者炒菜。
红薯
《本草纲目》记载,红薯有“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的功效,使人“长寿少疾”,还能补中、暖胃、安五脏等,所以常适宜用来补虚。
经常食用红薯还可以保持血管的弹性,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对心血管系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处暑适合吃红薯,因为它可以有健脾胃的作用,对于补虚劳,缓解气血不足有好处,还可以预防动脉硬化。
葡萄
葡萄同样是很好的时令水果,有益气补血、补脑安神、除烦明目的功效,适合燥热、耗气伤阴的处暑节气食用。
人体在经历了炎热潮湿的夏季后,体内聚集了大量的毒素,而且内热重、身体困乏,葡萄有很好的利小便的功效,适当多吃一些,可以帮助人体排出毒素,消除内热。
进入秋天,气温开始降低,自然界的阳气开始收敛,白昼变短,夜晚变长,人体内的阴阳二气也为之开始变化。
不少人还有夏季晚睡的习惯,这会导致体内阳气损耗变多,特别是熬夜会比以往损伤更大。很多人会出现秋乏就是睡眠没有调整好的缘故。
因此,处暑开始要改掉晚睡的习惯,最好争取晚上十点半到十一点入睡。同时,夜晚气温下降,应关好门窗,盖好薄被,防止寒气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