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 | 经典 | 态度 | 教育 | 哲思 | 成长 | 认知
当我们花钱看病的时候,才知道要养身体;
当我们花钱摆脱病痛的时候,才知道把身体当回事儿;
当我们花钱养医生的时候,才知道要提前养生。
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在健康面前,其他都显得微不足道。
相比于得病后的治疗,疾病的预防与身体的保养显得更为重要。
关于防病治病的思想,唐代医家孙思邈就提出:“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治病,下医医已病之病。”
治未病,即是“上医”之功,属于养生的范畴。
说到养生,康熙皇帝乃至慈禧太后,从中年开始,随身携带的一部秘籍,就是《遵生八笺》。他们在去世前特别要求用《遵生八笺》陪葬。
旅居海外的张学良、宋美龄晚年每日要翻阅的书,就是《遵生八笺》,他们在生前向亲友推荐最多的一部宝典,也是《遵生八笺》。
这本《遵生八笺》,究竟什么来头?
1
《遵生八笺》里的高濂生活记
《遵生八笺》的作者是高濂,他出生在明朝时期的钱塘人(今杭州),是一名剧作家,能诗能文、兼通医理、谙熟养生,放到现代也是一位跨界达人。
著有《雅尚斋诗集》《玉簪记》等书,以《遵生八笺》最具盛名。
那么,这位戏曲学家、藏书家又为什么跑去写养生书籍了呢?
其实,高濂年幼时身体很不好,同时也患有眼疾,看医生很久都没有治好。于是他决定自己治病。
他曾在北京任鸿胪寺官,后常年隐居杭州西湖边,到处搜罗医药宝典,采集各种奇方秘药,通过起居、饮食、药方调理等等来延年祛疾。
在自己治病调理的期间,他有很多心得与收获,同时也把自己培养成了一位养生大家,因此他决定把自己的“养生之道”记录成册,最终成书《遵生八笺》。
《遵生八笺》,顾名思义,遵循生命的八大生活锦囊。
书中八笺从顺时调养写到起居空间、鉴赏清玩到延年却病、日常饮食到灵丹秘药,可以说是一部集大成的养生手册了。
2
初看是“养生手册”
深读悟“生”之可贵
《遵生八笺》内容很广泛,对人身心健康所产生的所有问题均有涉及:它以养生学为主,包罗了医药卫生、气功保健、古董鉴赏、文学艺术、花卉园艺等综合性内容。
如果你想知道怎么品茶,什么茶好?
各种花卉都什么性状,有什么功效?
四季养生到底吃什么好,做什么好?
又或者你想知道古代有哪些隐士养生达人?
这些内容不仅体现了养生之道更是展示了对生活的热爱。
《遵生八笺》的很多内容也贴近生活,适合我们日常学习!
像:书中记录了他从起床到睡觉一日的生活,涉及日常养生的起、睡、衣、食、行坐、处事及说话等方面,很经典。
起床大法:要缓,不要急,长期惊醒容易伤神,早起不熬夜(脾负担过重会导致掉头发)一睡眠:要保暖,尤其要暖脚,睡前心里要平缓,不想事,最好静坐一会儿来安神。
修穿衣:酌量增减,不忍寒,不要为了爱美就忍着寒冷。空调环境随时备着小外套。
吃饭:核心要把握为脾胃减负,吃好消化的东西,最好自己做饭,少油少盐。
平时保健不用大补肝肾,让脾胃正常运作就是好的保健养生思路。可以吃山楂丸,陈皮,八珍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