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导网

扫一扫关注

惊蛰至,万物生!送你5个食疗方,养生做得好,一年不往医院跑

   2022-03-07 新浪网62140
导读

 “惊蛰至,万物生”。3月5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  惊蛰意味着开始雷鸣,气温逐渐升高,春耕开始,蛰伏地下的冬眠动物开始出土活动。  惊蛰过后,意味着春天真正开始!  “惊蛰”过后,气温和地温都在

 


 “惊蛰至,万物生”。3月5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

  惊蛰意味着开始雷鸣,气温逐渐升高,春耕开始,蛰伏地下的冬眠动物开始出土活动。

  惊蛰过后,意味着春天真正开始!

  “惊蛰”过后,气温和地温都在不断升高,土壤解冻,春风化雨,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农民就认定“惊蛰”是春耕的开始。

  “惊蛰”来临意味着春天的真正开始,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将迎来“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的浓浓春光。

  俗话说,“惊蛰养生做得好,一年不往医院跑!”惊蛰前后,虽然气温升高了,但空气湿度并没有明显增大,人们还是会感到干燥、易上火。惊蛰节气正处乍暖还寒之际,冷暖空气交替,在健康养生方面是一个很重要的时期。

  惊蛰养生三大重点!

  养好“惊蛰到春分”这十几天,打好整年健康基础。

  1.惊蛰养生,多吃点梨

  民间素有在“惊蛰”吃梨的习俗,寓意让害虫远离人体和庄稼,远离疾病。其实从中医养生角度讲,“惊蛰”过后,气候干燥,人易外感咳嗽,可生食、蒸、榨汁或者煮水“花式”吃梨。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

  此外,成都中医药大学蒲昭和教授2015年在家庭医药刊文介绍,惊蛰过后,饮食要“清补平淡”。此时宜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质、维生素的清淡食物,可以增强体质抵御病菌的侵袭。宜多吃的食物包括:瘦肉、鸡肉、鸡蛋、春笋、菠菜、芹菜、牛奶等。初春肝气盛易伤脾,适量多吃大枣、山药等甜食可以养脾,最好做些大枣粥、山药粥等食用。

  2.惊蛰捂捂,身体赛虎

  “惊蛰”时节,天气虽日趋暖和,但气温起伏不定,尤其晚上和中午温差较大,容易造成人体抵抗力下降,因此要在穿着上注意保暖。

  《黄帝内经》说“风为百病之长”,风邪在大寒、立春、雨水、惊蛰这四个节气最猖狂,它能通过侵犯体表使毛孔大开而进入人体,特别是会攻击人体阳气聚集的部位,像头部、上肢、背部等。而人一旦受风邪侵袭就会表现出头痛、头晕、肩背酸痛、鼻塞。所以在这段时间里,要千万做好防风的准备,我国民间有一句谚语叫做“春捂秋冻,百病难碰”,讲得就是这个道理。

  3.阳气升发,早睡早起

  惊蛰前后阴寒之气渐降,阳气升发,春困扰人。因此,此时要“夜卧早起”。这里的夜卧并非指熬夜到凌晨才睡觉。春季时节昼长夜短,等到天黑时候已经较晚了。因此古时的“夜卧”其实是指天黑不久后便睡觉,大约现代七八点左右。所以“夜卧早起”是提醒人们早睡早起。

  惊蛰送你5个食疗方!

  惊蛰过后天气回暖,但是“倒春寒”不时袭来,而且是流行性感冒等疾病高发的季节。惊蛰养生讲究多,送你5个食疗方!

  1.百合杏仁粥——止咳安神

  春季生发,在办公室内经常听到“咳咳”的干咳声,晚上往往咳嗽更严重,影响休息和睡眠。建议可以喝点百合杏仁粥,百合具有补中益气、温肺止咳的功能,杏仁归肺经、脾经,有祛痰、止咳、平喘的作用。

  2.白菊花泡茶——清热祛火

  牙龈肿痛、便秘干燥,不妨喝点花茶。花茶中以菊花为好,而在菊花中以白菊花为佳。在古书中就有记载:“甘菊,取白色者,其体轻,味微苦,性气和平,至清之品。”泡冲白菊花茶,代替水来喝,可以起到疏散风热,清热解毒的作用。

  3.葱白萝卜饮——预防感冒

  惊蛰时期是流行性感冒高发时期,可以熬点葱白萝卜汤喝。将葱白切成段后和萝卜片一起用大火煮开;也可以先将白粥熬好,再加入葱白焖煮一会。鼻塞、嗓子不舒服时喝一些,有预防感冒的作用。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ydw166.com/news/show-1923.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