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导网

扫一扫关注

金牌医疗保障团队是如何炼成的?

   2022-02-21 新京报98610
导读

2月12日,北京冬奥村综合诊所,邱雨婕在核对冬残奥会志愿者名单。(受访者供图)  2月17日,五棵松体育中心冰球比赛结束后,李亚红在运动员签名墙前留影。(受访者供图)  周方在北医三院延庆医院指挥部指挥闭环

 


 

 

2月12日,北京冬奥村综合诊所,邱雨婕在核对冬残奥会志愿者名单。(受访者供图)

  2月17日,五棵松体育中心冰球比赛结束后,李亚红在运动员签名墙前留影。(受访者供图)

  周方在北医三院延庆医院指挥部指挥闭环内患者救治。(受访者供图)

  2月15日,宋新波在延庆赛区海坨山山顶执行医疗保障任务。(受访者供图)

  北京冬奥会上“隐藏”着多少医务人员?答案是成百上千名。根据北京市卫健委提供的数据,为做好冬奥医疗防疫保障,北京选拔了1323名医疗骨干、400余名公共卫生人员。

  他们分布在雪道、场馆、定点医院、综合诊所、血站、救护车、甚至直升飞机内,承担着紧急救援、疫情防控乃至保障竞赛公平的任务。脱下白大褂,他们有着各自的奥运故事。有的是滑雪“发烧友”,曾专门研究过国外滑雪运动医疗救援,早早下定决心要参加北京冬奥会;有的以药学背景入队,干得最多的却是修建诊所的活儿……我们采访了四名不同岗位的医疗保障人员,听他们讲述自己的冬奥时刻。

  邱雨婕 北京冬奥村综合诊所副医疗官

  临床药师“转岗” 在冬奥村里建诊所

  在踏入北京冬奥村之前,邱雨婕不会想到,自己要干许多与专业毫不相干的事:戴着安全帽踏勘工地、在医学同行和建筑工人之间“跨界翻译”、翻阅建筑平面图和国标拍板建设方案。

  不到一年,她发现,“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任何困难都可以解决”。

  入选北京冬奥会志愿者

  作为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的一名临床药师,邱雨婕的日常工作是与医生、患者和药物打交道,入选北京冬奥会志愿者之后的几年,任务也都与药物相关。

  与冬奥相关的医疗文件有两份,一份是医疗服务指南,一份是药物指南,其中包含将在各冬奥村诊所使用的药品目录。一家三甲医院的药房储存数千种药物,相当于一级医院的冬奥村诊所只使用百余种,而药品目录是药品采购的依据,由牵头筹办冬奥村诊所的宣武医院在国际奥组委提供的基础版本上,根据中国国情参与协商决定。

  各国(地区)上市药物存在差异,在冬奥会举办前,药品目录要进行相应的本土化。

  更有奥运特点的是兴奋剂药物的标出。在药品目录的基础上,药师们要对照最新的国际标准,将属于兴奋剂的药品及其适用范围一一标注出来,形成最终版目录,下发到所有医疗站,便于医生在临床接诊时进行辨别和相应流程的落实。

  不过,这项工作并未持续太久。很快,她的工作重心从药物转向了工地。

  去工地 建诊所

  北京冬奥村综合诊所增补了一名副医疗官,英语流利、能力出色的邱雨婕收到了调令。首要任务,是确保诊所顺利建成交付。

  当时的冬奥村路还没修好,工地上全是土。诊所是一栋毛坯房,连灯都没有。建筑和医学是两个相距甚远的学科,许多各自领域的常识性知识,在对方领域并无概念。譬如诊所要保护患者隐私,但诊室为大落地窗设计,最初也没有窗帘;对医务人员而言,水池是必备设施,施工方却不认为这是必备项,而属于个性化装修范畴。

  汇总各科室专业意见,给施工方“翻译”需求,跟进监督施工进展,处理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在一行人数月的努力下,北京冬奥村诊所终于完工开诊。

  医疗官需要与各方打交道,邱雨婕的社交能力也得到锻炼。有一次,一名日本队医致电前台,希望借用轮椅十天左右,可诊所内只有一把供紧急使用的轮椅,最多只能出借一天。邱雨婕给冬奥村内可能有轮椅的各部门打电话,辗转得知广场区可以登记需求、进行采购,告知日本队医后,对方十分高兴。

  “我在心态上最大的变化,是发现不是所有事都会按部就班地到来。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任何困难都可以解决。”邱雨婕说。

  冬奥是一个宝贵的机会,通过这次赛事,其他国家的人们能够看到,中国做了一件很伟大的事情。——邱雨婕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ydw166.com/news/show-1835.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