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导网

扫一扫关注

养生之策在于秋,你做对了吗

   2021-10-14 350
导读

入秋之后天气由热渐凉,进入了“阳消长”的过渡阶段。初秋由于盛夏余热未消, 气温仍然很高。加之时有阴雨绵绵,湿气较重,天气以湿热并重为特点,常有”秋老虎”出现。但中秋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气候

 

 

入秋之后天气由热渐凉,进入了“阳消长”的过渡阶段。初秋由于盛夏余热未消, 气温仍然很高。加之时有阴雨绵绵,湿气较重,天气以湿热并重为特点,常有”秋老虎”出现。但中秋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多变,身体一旦不适,便易伤风感冒,旧病也易复发,所以有多事之秋的说法。

一定要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防止寒气入体,埋下健康隐患。早晚温差大,幅度甚至高于10℃以上,应注意及时添加衣物。

02

秋养 · 精神

Autumn

秋季气候渐转干燥,日照减少,气温渐降,尤其深秋之时,草叶枯落,花木凋零,一些人心中常会因此产生凄凉、垂暮之感,以及忧郁、烦躁等情绪。故有"秋风秋雨愁人”之言。这时,人们应该保持神志安宁, 减缓秋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

秋季天高气爽,是户外活动的黄金季节。所以要积极参加活动健身锻炼,可选择登高、慢跑、快走、冷水浴等锻炼项目。


03

秋季 · 饮食

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可能少食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一些酸味甘润的果蔬。

秋燥津液易伤,引起咽、鼻、唇干燥及干咳声嘶、皮肤干裂、大便燥结等燥症。因此秋季在饮食上宜多选甘寒滋润之品,如百合、银耳、山药、秋梨、藕、鸭肉、柿子、芝麻等,以润肺津、养阴清燥。


秋季饮食除了以酸、润为主之外,还须注意的是,夏季过后,暑气消退,人们食欲普遍增加,加之秋收食物品种丰盛,此时不宜过多进补,以免“饮食过度,肠胃皆伤"。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ydw166.com/news/show-1073.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